近日,由中國建筑學會、四川省建筑師學會為指導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簡稱中國建科)、中國建筑學會綠色建筑學術委員會和四川天府農博園投資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建科西南區域中心、中國建科所屬中國院和信息院等承辦的2023綠色低碳建筑設計論壇在四川成都天府農業博覽園成功舉辦,與會嘉賓超過300人。此次論壇以“竹木建筑雙碳新生”為主題,全面展示了竹木結構作為一種新型結構體系,在綠色雙碳的新時代背景下呈現出的廣闊發展前景。
▲論壇現場
論壇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科首席科學家崔愷主持,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和中國建科副總裁劉志鴻、總裁助理張毅、西南區域總監尤琳等多位嘉賓參會。他們表示,此次論壇是基于天府農博園建設成果的一次展示與分享,旨在推廣當代先進的竹木結構設計、技術、建造和體驗,搭建開放交流的平臺,促進竹木建筑各方面的深入研討,共同助力建筑行業的低碳綠色發展。
學術論壇
10余位行業專家以實踐為基礎,多角度介紹了竹木材質的特點和優勢,及其應用對推進未來綠色低碳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深遠意義。
崔愷作題為《高品質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與實踐》的學術報告。他通過解讀綠色建筑本土特色、人文宜居、長壽耐久、集約低碳、智慧健康的高品質發展需求,深入解析了高品質綠色建筑“五化”的目標和原則,結合成都天府農博園主展館等多項實踐項目闡述了高品質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方法與策略,總結了高品質綠色建筑應遵循的節能、節材和生活3個關鍵屬性,構建了高品質綠色建筑“五化”的實施路徑、關鍵技術,以及產品研發與推廣策略。
▲天府農博園主展館
項目參觀
論壇組織參觀了農博園特色建筑,以期更好地促進竹木建筑的深入交流,助力我國綠色低碳建筑行業發展。
四川天府農博園是四川農博會永久舉辦地,以“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范”為愿景,融入了農業四季特征和農時節氣周期的建筑設計讓人耳目一新——科創林盤取“青苗”之形,寓意為“春”;農博主展館取“稻浪翻涌”之形,寓意為“夏”;智慧融媒體中心取“谷倉”之形,寓意為“秋”;文創林盤取“山川瑞雪”之形,寓意為“冬”;瞭望臺設計高度24米,取名“二十四節氣塔”;會議中心大小會議室均以二十四節氣命名。按照“田間地頭辦農博”理念,天府農博園構建了“室內展館+室外展場+林盤展區+大田展區”博覽空間,探索開放合作創新、參與主體創新、體驗形式創新、會展周期創新的新模式,打造展示四川農業金字招牌的窗口。
▲參觀專家合影
▲中國建科和西南區域中心展位品牌宣傳
▲西南區域中心與參展領導合影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全國“雙碳”戰略實踐有著極為重要的市場示范引領作用。本次論壇為中國建科所屬企業及西南區域屬地分支機構提供了一個充分溝通交流的機會,推進了集團西南區域戰略市場布局、品牌價值提升以及業務落地。未來,西南區域中心將以此為契機,踐行區域“五個一”工作服務模式,彰顯集團品牌、服務模式和技術優勢,助力木產業的市場應用和推廣;充分依托集團科技和創新型業務優勢,積極整合地方資源,全面拓展復雜、綜合、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為導向的新型業務,在策劃與規劃、設計與建設、市政與環保、生態與能源等領域發揮集團作為科技型央企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服務地方需求,加強央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