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建科所屬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簡稱華北院)重慶分公司充分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項目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引領建設,用建設彰顯生態”的綠色發展之路。
華北院重慶分公司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導向,緊扣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和智創生態城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雙碳目標和“兩高兩地”要求,探索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道路,“智慧、創新、生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廣陽大道打造成為“生態綠色、科技引領”的示范工程,展示沿線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江河文明、巴渝風情、智創新城,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廣陽大道生態修復項目(效果圖)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是重慶東部生態城的核心區、引領區。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是推進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
廣陽灣生態城廣陽大道生態修復及品質提升工程位于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貫穿生態城東西,環抱廣陽島,北臨廣陽灣,南接生態城,是縫合島江灣城的重要紐帶和區域重要干道。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為重慶市2021年市級重大項目和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建設近三年重點項目。
▲廣陽大道生態修復項目——跨線橋(效果圖)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廣陽大道規劃設計立足于將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成為首個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生態為根基、智慧和創新為兩翼,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目標的新時代生態城。
華北院重慶分公司秉持輕梳理、淺介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采用低干擾的手法盡可能降低對原生自然生態的干擾。以自然恢復為主、生態修復為輔,通過固土、留水、營林和豐草等方式對現狀裸露邊坡進行生態修復,連山穿水,打通生態廊道,模擬自然生態結構,同時充分結合海綿設計,新增生物滯留溝、雨水花園和小微濕地,實現雨洪調節。項目建設將與周邊區域共同組成大的生態背景,減低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的產生,促進碳中和,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廣陽大道生態修復項目——隧道(效果圖)
堅持創新驅動 智慧賦能
華北院重慶分公司在規劃設計中以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生態城樣板工程為目標,科學優化空間布局、經濟布局、功能布局,以點促面,推動整體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集聚創新,構建綠色創新體系,建設智慧創新道路,借助“智慧+”賦能高質量發展、助力高品質生活。
全面貫徹執行智慧城市新基建,為智慧城市打通路徑。堅持“以人為本、安全駕駛、智慧管控、先進示范”的設計原則,利用5G等前沿信息技術建設智慧交通、智慧園林、智慧市政等體系,實現智聚、智聯、智造、智享,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突出綠色、低碳、循環、智能理念,綠色化舊路改造中充分利用通道資源、既有設施和再生資源;生態化道路建設中貫徹執行節能減排、資源集約、降噪防塵等措施;利用科研優勢,大力推進數字化建設(BIM)、綠色建材、長壽命路面、靜音路面、CRP涼頂鋪裝、雨夜標線、碳纖維錨索、裝配式橋梁、機械化隧道施工、裝配化附屬設施等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試點應用。
堅持系統推進 協調聯動
華北院重慶分公司堅持“生態與人文一體保護、功能與品質一體提升”,統籌好生態城與周邊區域、生態城與重慶全域的關系。
踐行生態相連、文化相依的設計理念。從植物配置模式上共享生態文明,構建鄉野化植物群落,以常綠落葉混交林為主;保留群落優勢種,營造鳥類棲息地;延續周邊區域,共同營造生態模式,共享生態文明。從形象系統上共生文化脈絡,串聯和指引周邊文化景點,在銜接不同區域的人行導視系統中加入與之對應的文化元素,體現出共生的文化脈絡,給予人性化關懷和便捷;在特定地點如最佳觀景點,加入標識引導牌,通過植入二維碼,進行語音實時導航、動植物介紹和景點介紹等;通過地面標識和圖案增加趣味性與知識性,體現人文關懷。
將自然引入城市,將城市融于自然
隔江閱島,濱江戲水,入林中秘境
享島江灣城和諧之美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中國建科將依托科技型央企的技術優勢,持續助力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為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